月销4万+,冰墩墩被抢断货
2月4日晚,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,鸟巢体育场在14年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。国师执导的冬奥会开幕式,也再次让世人感受到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,相关视频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。
而和冬奥会开幕式同样具有话题度的,还有冬奥会的吉祥物——冰墩墩。
冰墩墩,造型是一只穿戴着冰晶外壳的熊猫,面带微笑,憨态可掬,一经官宣就广受人们喜爱。
冰墩墩有多火呢?开幕式还未开始,奥林匹克天猫旗舰店的冰墩墩手办就被买到断货,月销量超4万件,随后连钥匙扣、徽章也被一扫而空,连闲鱼上都买不到。
购买力往往能反映一个产品的真实热度,而冰墩墩的火爆,恐怕连迪士尼的“粉红狐狸”玲娜贝儿都望尘莫及。
冰墩墩不只在国内大受欢迎,在国外的热度也超乎了我们的想象。
以日本为例,有一位原本报道花滑的日本记者竟然抛弃了“正事”,反而第一时间去收集冰墩墩周边,一口气买了六个徽章,兴奋地在镜头中展示。甚至,他还把冰墩墩的周边寄回了演播室,主持人也同样兴高采烈,仿佛冰墩墩比冬奥会赛事报道还要重要。
而在日本二手电商平台“煤炉”上,冰墩墩的交易也非常火爆。一个原价88元人民币的冰墩墩手办,被炒到了5000日元(约276元人民币)。不禁令人感叹,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。
冰墩墩远销海外,一方面是因为国外民众对熊猫情有独钟,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设计团队的用心良苦。据总设计师曹雪介绍,冰墩墩的造型灵感来源于家乡的冰糖葫芦,设计前后经历了十个月,可谓慢工出细活。
实际上,冰墩墩的火爆,只是冬奥会“冰雪经济”的冰山一角。这个冬天,对于售卖“冰雪”相关产品的商家来说,应该格外温暖。
冰雪产业,2022年的第一个风口
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,是冬季奥运会的题中之义。筹办本届冬奥会的我国,也确立了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目标。
在官方的推动下,冰雪经济的火热成为一种必然。
我国的冰雪产业布局由来已久,2011年就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2007至2015年间,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规模从91.18亿元增至317.64亿元,年均增速高达16.9%。而2015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,让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。
《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。另有相关报告显示,预计2021-2022年雪季,我国冰雪旅游收入将达到6800亿元,整个行业的产值也将超过万亿元。
冰雪产业,无疑是2022年的第一个风口。
对于电商来说,冰雪经济的切入点有两个,一是运动器具,二是冰雪旅游,前者属于零售型电商,后者属于服务型电商。
以滑雪为例,从冬奥会开幕式可以看出,高山滑雪是参与国家最多的运动,这也侧面反映了滑雪的门槛较低,是最大众化的一项冰雪运动,因此滑雪的用具也卖得最为火热。
要知道,滑雪不比打球、跑步,是一门相对较为烧钱的运动。雪场的季卡,平均要1500元;淘宝全新的入门装备,一套差不多2000元;再加上雪服护具,一年怎么也要500元。也就是说,一年4000元大概是滑雪运动的门槛,这还不算往返的交通费。
即便如此,大众对于滑雪的消费热情依旧不减。数据显示,2022年京东年货节期间,冰雪器材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07%,冰雪运动服装同比增长99%,冰雪运动护具同比增长41%。冰雪运动相关品类已然成为这个冰雪年的热销“新年货”。
由此可以看出,冰雪运动“周边”有相当大的想象空间,有一部分商家已开始找工厂合作,开创自己的冰雪运动品牌了,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涌现一批“黑马”。
当然,做电商不一定要卖货,也可以做平台,卖服务。
以“滑呗”为例,滑呗是一个集社交、内容、电商为一体的服务平台,用户可以通过滑呗APP建立自己的滑雪档案,用影像服务记录自己滑雪时的身姿,也可以通过它来结交一起滑雪的同好。
别看滑呗只专注于滑雪这一细分市场,它已于去年获得了高瓴创投的4000万A轮融资,这说明资本也十分看好这个赛道。目前,滑呗正在朝垂直电商平台发展,兼顾卖服务和卖货。
和其他“人满为患”的赛道不同,国内像滑呗这样的冰雪旅游服务平台并不多,而且没有巨头前来搅局,对于有创业想法的人来说,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“冠军同款”,就是下一个爆款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从头开始做一个新领域,可能对于大部分商家来说并非易事,需要冒相当大的风险。但有一些商机,却是相对容易把握的。
最典型的莫过于“冠军同款”。
在冬奥会期间,运动员就是最好的“带货明星”。比如去年的东京奥运会,中国气步枪选手杨倩的“小黄鸭”发卡一夜之间就成了爆款,从月销800件飙升至3万件,三天就卖断了货。像这样的小发卡,几乎义乌随便找个工厂就能仿制,只要有足够灵敏的商业嗅觉,不难成为冠军同款的受益者。
又比如,今年冬奥会开幕式,带火了一众品牌的羽绒服。例如芬兰国家队的灰色羽绒服,被网友形容为萌萌的小企鹅。随后品牌方ICEPEAK官博立刻转发,为自己的产品宣传造势。
可见,并不是只有直接相关的产业才会受益,凡是挨边的商家,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。
有时候,会“蹭热度”也不失为一种赚钱的本领。